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说明文阅读(14分):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2:37:58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说明文阅读(14分):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研究发现,至少有30%以上的生物种类是靠合作共生来实现进化的。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小题1: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2分)

小题2: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小题3: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有两种主要形式,它们是什么?(2分)

小题5:列举文中所采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好处。(2分)

小题6:许多说明文的语言都是平实说明,但这篇文章的语言却有生动的特点,请举出一个句子加以说明。(2分)

最佳答案:

小题1:(2分)生物其生是一种不同生物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进化(生存)的现象。

小题2:(3分)动物与动物、植物与动物和高等植物与真菌。

小题3:(3分)“或许”一词说明互助合作其同进化的方式也可能是生物进化的另一种方式,语气委婉而不过于肯定,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4:(2分)竞争(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合作(互助合作)

小题5:(2分)从文中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中列举一种说明方法来分析即可,答案略。

小题6:(2分)围绕语言的生动性来谈,单有句子没有分析不给分,答案略。

答案解析:

小题1:

可根据第一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反向理解,抓住“共生进化”这个中心意思表达。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三、四、五段,从中概括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段中两句引用句理解概括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了解说明有哪些说明方法,从文中举一例说明其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好举打比方的例子,说明其形象生动说明的作用。

小题6:

试题分析:举一个还要描写性的、运用打比方说明的句子,具体说明其如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问题。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