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2:04:5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定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移:移动

D.不逆情以干誉逆:违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为而可/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B.所以求此名也/所以纵之乎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其圣人之法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

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最佳答案:

1.C

2.C

3.B

4.A

5.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