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①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②,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③《太甲》曰④:‘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①以上五句出自《诗经•豳风•鸱鸮》。 ②般(pán)乐:作乐。 ③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 ④《太甲》:《尚书》中的一篇已失传;现在《尚书》中的《太甲》,系晋人伪作。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则荣,不仁则辱。 ②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③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小题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最佳答案:小题:①施行仁政就荣耀,不施仁政,必遭屈辱。 ②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小题:一个国家要免除内忧外患,就必须实施仁政.尊重人才。尤其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答案解析: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施行仁政就荣耀,不施仁政,必遭屈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趁着这个时候享乐腐化,这是自己寻求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尚书•大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