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1:52:1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据《资治通鉴》卷192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王珪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对以上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门下省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 ②唐太宗注重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决策效果

③说明唐朝的统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说明唐朝统治者注意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来维护皇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最佳答案:

D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