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①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1:35:3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

①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已经在美国诞生。科学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人造儿”)。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可在实验室里“被创造”,而不是通过“进化”来完成。

②这项研究由美国基因遗传学顶尖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主持,历时十多年,耗资超过4000万美元。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先用4种化学物质制造出一种支原体基因,再把山羊支原体内部挖空并剔除其中的遗传物质,然后向里注入合成的人工基因组,最后新的支原体细胞开始自我繁殖,成为人造生命。“辛西娅”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③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对此,克雷格·文特尔表示:“当这些生命被创造出来时,它们将非常脆弱。让它们在实验室里存活一个小时将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如果说它们会走出实验室,甚至主宰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④其实,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制造出的一些生命物质,只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还远不是生命。那么,怎样才算是生命?科学家认为生命至少要具备3个特征:第一,生命必须有一个像容器一样的载体,如细胞的细胞膜、人的身体等;第二,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环境做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三,生命具有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并且能复制遗传。

⑤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宣称他们已经做好创造人造生命的一切准备工作。此项实验一旦取得成功,它将开辟人类生命工程的新纪元。(本文有删改)

小题1:“辛西娅”是通过哪几个步骤被创造出来的,请简述。(3分)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

小题3:请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至少”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小题4:近年来,随着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人造生命”也引发的有关伦理道德和人类存在的危机争论。你支持“人造生命”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制造出一种支原体基因,再挖空山羊支原体并剔除其中的遗传物质,然后注入合成的人工基因组,最后新的支原体细胞开始自我繁殖。

小题2:举例子,举了有的科学家质疑人造生命影响人类进化的例子,具体充分说明了人造生命体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议。

小题3:“至少”说明了作为生命体最少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4:支持:人造生命,可以解决未来食品短缺、能源危机的问题;

不支持:人造生命技术如果用于制造生物武器,那将是一次人类的大灾难;这种不遵守生命进化自然规则的人造生命,极有可能摧毁自然界中的所有粮食作物,甚至摧毁人类自身。

中立态度:人造生命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人类也可祸害人类。因此,不能笼统地反对,应把它导向造福人类的正确方向。

答案解析:

小题1:

仔细阅读第二段,把步骤写出来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来证明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可以支持,也可以不支持,也可中立,但必须言之有理。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