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8分,每小题2分)阅读《说屏》里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1:26:35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8分,每小题2分)

阅读《说屏》里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①屏也有大小之分。

②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③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④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

⑤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引资料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小题2:对下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一句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A.总领下文,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

B.承上启下,屏就是挡风。

C.承上启下,是文雅艺术的展现。

D.总领下文,仅是艺术点缀。小题3:选文第三段层次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小题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D)

A.只要屏的设置,符合实用,能遮挡视线,做到得体就行。

B.屏的设置,要考虑安放的位置与作用。

C.屏的设置,要考虑与整体的相称,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D.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行。

最佳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D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平时要掌握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的辨析。本题中,这句话是引用了《牡丹亭》中的句子来说明“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所以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因此答案值得商榷。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和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句子在选段开头,而且第一段是围绕这句话来说明的,因此有“总领下文”的作用;“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说明了“屏”的作用。

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划分段落层次,先概括每句(每段)的内容大意,再把相同内容的归纳在一起,就能准确划分了。如本题中,①说明“屏有大小之分”, ②具体说明屏因场合不同而有大小之分,因此这两句为一层;

③说的是屏的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④说的是出现这现象的原因,因此这两句应为一层;

⑤说明的是屏的设置要注意得体,因此应单独为一层。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即可明确答案。

考点核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