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黑匣子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2分)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小题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信息,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 义。(2分) 小题2: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唯一”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3分) 小题4:有一次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强看电视里报道说,某国某航空公司一家“麦道”飞机失事,有关方面正在对飞机失事前30分钟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分析。小强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小强的疑问。(4分) 最佳答案:小题1:“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记录飞机起飞后机上各种声音和数据(1分),以便为失事飞机提供事故原因分析资料的金属盒子。(1分)(再加上“现在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也可) 小题2:“惟一”一词照应了前文说的“机毁人亡”,(1分)表示除此盒之外无任何人与物“幸存”,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严密性。(1分)(意近即可)。 小题3:(3分,写出三点即可)①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②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③能耐受高温; ④较长时间内不渗水; ⑤能承受强大的静压力; ⑥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⑦涂成荧光橘红色;⑧有些能连续发射超声波信号 小题4:其实从飞机起飞开始,黑匣子就开始记录声音信号和数据,(2分)只是记录的容量有限,失事后保留的只能是最近30分钟的声音信号和最近50分钟的数据。(2分) 答案解析:小题1: 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所说明的对象特征,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内容。 小题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掌握,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惟一,表示只有黑瞎子是幸存者,表示除此盒之外无任何人与物“幸存” 小题3: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信息筛选方法的掌握,方法:此题相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课文多读,把握关键语句。 ①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 ②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 ③能耐受高温; ④较长时间内不渗水; ⑤能承受强大的静压力; ⑥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⑦涂成荧光橘红色;⑧有些能连续发射超声波信号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即可。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