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①近期,我国出现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小题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3分) 小题2: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3分) 小题4: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3分) 最佳答案:小题1:逻辑顺序。 小题2:示例①:列数字。运用科学的数字说明城市机动车数量之多,尾气排放量之大。 示例②:举例子。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大量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 示例③: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小城市车辆之多。 小题3:不多余。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4:①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 ②细颗粒牧歌长途“奔袭”; ③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答案解析:小题1: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比较好判断,本文先介绍了雾霾形成原因,接着说明其危害,因此属于逻辑顺序。 小题2: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列图表、分类别。做题时就可以根据说明文内容确定说明方法,然后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的表述语言就行答题。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题很简单,“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这些让人感觉的本文说明的内容都是可以让人信服的,是有据可查的。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前向后依次筛选即可,因为本文对雾霾形成的原因分析介绍的很清晰,并且有段落中心句,不用费时总结概括语句。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