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题目内容:(4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小题1: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2:“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2分) 最佳答案:小题1:比喻、对偶(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平台四周景色的奇妙(1分)。 小题2:不能。“和”在这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分别是30步和54步(0.5分),而“至”表示一个范围(0.5分),去掉了,不符合事实,(0.5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答案解析:小题1: 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从文中画线句“犹、若”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作用则是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平台四周景色的奇妙。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题主要是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科学性。做这种题目的方法,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删去又会如何。结尾还要加上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确保不丢分。因此,本句“至”不能改成“和”,因为“和”在这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分别是30步和54步,而“至”表示一个范围,去掉了,不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核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明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