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 ②阅: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 ④炀帝:指隋炀帝。 ⑤乂 (yì):安定。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咸来问讯 ( )(2) 乃不知有汉 ( ) (3)诚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你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章简要阐述。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结合《捕蛇者说》或《岳阳楼记》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的启示。 最佳答案:1. (1) 都 (2) 竟然 (3)确实 (4)终于 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3.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爱护百姓 (答1点即可,要联系文章内容)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能先忧后乐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岳阳楼记》滕子京不因自己被贬而悲伤,仍把巴陵治理得政通人和。 (大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