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徐复传曾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徐复传 曾巩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因革:沿袭和变革。 B.因家杭州/家:定居。 C.人或劝复著书/劝:勉励。 D.不矜世取宠/矜: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谓富贵不足慕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复所为上言者/臣请为王言乐 C.乃官其子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以五六月之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徐复博闻强识,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洒脱不拘,胸有大志,能淡泊名利,恬淡自守。 B.仁宗因欣赏徐复的才华,想让其为官。徐复坚决推辞,后应林瑀的邀请留在了登闻鼓院,一同编修《周易会元纪》。 C.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时,多次到徐复的住处去拜访和慰问。徐复对他很是礼遇和敬重,曾向他预言西边战争的停战时间以及吴地发生瘟疫的情况。 D.徐复死后十多年,沈遘担任杭州知州,在徐复的住处贴了一张“高士坊”的榜文,并对徐复的才华和品质都予以了高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 (2)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 最佳答案:1.C 2.B 3.A 4.(1)古代圣贤写的书籍已经齐备了,只是求学之人不能探求到,我又去写什么,来在后世求取声名呢 (2)像徐复这样自动远离污浊的社会,隐居在民间,长久不改变自己情操,可以说是(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