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改字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题目内容: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 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守②泱泱③已④易⑤盛⑥扣⑦颔首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②必将名世 ③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最佳答案:1.①做郡太守②水浩大的样子③停④改换⑤大⑥问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答案解析:1、关键词: ①守:守……郡(县)的简写;做……太守 2、疑难句子: ②必将名世:省略句,应为“必将名(于)世” 3、三、六、九、十二等数词,在古汉语中表示虚指 4、据后文“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可以推知有两个原因。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