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里社祈晴文①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10:09:56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

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

⑥旬月:一月。

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 uàn g):赐。

⑥尚:希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于②庶几③垂④淫⑤冀⑥苟⑧恤

2.翻译:

①将以厚其家

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④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最佳答案: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

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

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

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

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答案解析:

1、关键词:

①于:表被动;

②庶几:表示希冀语气

2、疑难句子:

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曷不”,为什么不;亟:立刻,马上

[文言知识]

分数表示法。文言中的分数表示与现代汉语不同。上文“犹有百十之可冀",其中“百十"是指百分之十,而不是一百或几十。它不需要用分母、分子表示。又,“死者十九”,意为死亡的人十分之九。又,“年赋十三”,意为每年交纳赋税十分之三。

【译文】

百姓困窘到极点了!植树和畜牧的所得,会使他们的家庭富裕,但被官吏们夺了。百姓还不敢怨,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也许可以补偿去年的损失。但神明又处罚我们。好的谷物成熟了,倒伏在田垅,淫雨暴风,连月不断,打掉了谷粒。现在,虽然无可奈何,但还有百分之十的谷子没被水冲掉,神明为什么不向天帝申明而遏止它?官吏又贪又昏,看着百姓困窘而不体恤。百姓没有罪,所以就不要加罪于他们了。神灵耳聪目明,为什么效法官吏们的所为而不想着救民活命?百姓虽然愚蠢,不能向神灵献媚,但能在祭祀之时报答神灵的恩赐,即使是没到一年,也不怠慢。如果让百姓不能得到粮食,对神灵也不利呀。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