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题目内容:伯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②晓:争吵。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帅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厌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 ①“将以献于王”中省略了介词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荣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①子无以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贾祸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谮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 2.①以[之]献于王; ②使[人]求焉。 3.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 ②这会招致灾难的; 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 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答案解析:1、关键词: ①帅:通假字“率”; ③厌:满足,有成语“学而不厌” 2、考查文言文的省略。文言文中介词“于”、“以”或介词的代词宾语“之”经常被省略。 3、疑难句子: ③遂谮诸王:谮,诬陷,诬告;诸:“之于”的合音,兼词。 [文言知识]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为“伯”。上文芮伯,看来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后人亦称之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来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个月为“孟春”,第二个月为“仲春”,第三个月为“季春”,夏、秋、冬以此类推。 【译文】 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