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9:19:1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亵() 鲜(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句式是

A.省略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4.下面句中划线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5.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

“莲花”比喻

看法: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8.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最佳答案:

1.fánzhuóxièxiǎn

2.(1)晋/陶渊明/独爱菊(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B

4.C

5.(1)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

6.富贵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7.爱慕富贵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态

8.BC DE A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