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 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 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 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子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吾分一死矣。分:按照本分、甘愿。 B.留梦炎不可可:赞成。 C.遽麾之退。麾:指挥。 D.天祥临刑殊从容殊:非常。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与俱入崖山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B.①乃书所作《零丁洋诗》与之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①置吾十人于何地②赵尝五战于秦 D.①南向而死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 ③国亡,吾分一死矣 ④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 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 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4分) 译文: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4分) 译文: 最佳答案:小题:C 小题:A 小题:C 小题:C 小题: (1)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终究没有释放他。(评分点:有以、为言、果;总体表述1分) (2)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评分点:安、事、二姓、之) 答案解析:小题:C(挥手。) 小题:A(介词,和。B①连词,于是; ②副词,竟然。C①介词,在; ②介词,和。D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递进。) 小题:C(④是留梦炎不赞成释放文天祥的话; ⑤是进言的人主张杀了文天祥,这两句都不能表现文天祥的舍生取义。) 小题:C(不是留梦炎不赞成元世祖释放文天祥。) 小题:见译文 (1) (评分点:有以、为言、果;总体表述1分) (2)我 (评分点:安、事、二姓、之) [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 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着作罢。崖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迅即把他押送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说:“南宋的其他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文天祥的。”元世祖于是派王积翁传达自己的旨意,文天祥说:“国家已经灭亡,我甘愿以死报国。”王积翁想联合前南宋的官员谢昌元等十人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出去后,又号令江南,这样会把我们十人置于怎样的境地!”于是这件事被搁浅。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终究没有释放他。至元十九年,有个福建的和尚说土星冲犯帝座,怀疑有变故。不久,中山有个“狂人” 自称“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元世祖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不久又下诏书制止,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 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