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文言文阅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8:50:25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一狼洞其中(洞: 打洞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隧道)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前:上前 ) 顾野有麦场(顾:往旁边看)C、其一犬坐于前。(犬:狗 ) 目似瞑,意暇甚(意:神情)

D、乃悟前狼假寐(乃:才) 恐前后受其敌(敌:敌人)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知:孰谓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以:盖以诱敌 以刀劈狼首

3、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翻译下面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最佳答案:

1、B

2、B

3、B

4、(1)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洞进去从后面攻击屠夫。

(2)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