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题目内容:[甲]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回?”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为“不好”,改为“过”。旋又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 [乙]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 ) (2)旋又改为“满” ( ) (3)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 ) (4)遂并辔而归 ( ) 2、翻译下列语句。 (1)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2)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简答。 (1)“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否定“到”、“过”、“入”、“满”,而定为“绿”的原因是什么? (2)韩愈认为“推”“敲”二字,“作敲字佳矣”的理由是什么 4、我国古代的诗人十分注重炼字,请从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举出一例([甲][乙]两文中所举的例子除外),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最佳答案:1、(1)草稿 (2)随即 (3)才 (4)马缰绳 2、(1)一共像这样的改动了十来个字,最后才定为“绿”字。 (2)他们长时间地在一起谈论诗歌,韩愈还和当时身为普通百姓的贾岛结为好友。 3、(1)“绿”字用得极为传神,写活了江南春天的景色,把草木与春风的关系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2)“敲”字有声,以有声衬无声,更能反衬出深山古寺的万籁俱寂的环境。 4、示例: 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 “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 “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答案不唯一)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