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崔昭行贿事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7:31:49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崔昭行贿事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匹。 (选自李肇《唐国史补》)

注释: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阍者,看门人。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学院,书房。絁,音shī,粗绸。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 会:恰逢。

B.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谒:拜见。

C.良久,束带强出 强:勉强。

D.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昭:显示。

2.下列对“之”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③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欲报之于陛下也 ⑥辍耕之垄上

A.①③相同

B.②⑤相同

C.①⑤相同

D.④⑥相同

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A.裴佶的姑父年轻时做朝官,有很好的声誉。

B.崔昭得到大家的称赞,裴佶的姑父因此推断崔昭是个会行贿的人。

C.姑父“前倨”是因为崔昭未曾向他行贿,“后恭”是因为崔昭送了他官绸一千匹。

D.裴佶的姑父其实是个徒有高尚声誉的贪官。

最佳答案:

1.C

2.D

3.A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