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题目内容: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 (2)败绩: (3)不私: (4)恂恂: (5)立斩以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4.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最佳答案:1.(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2.(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意思对即可) 3.A 4.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意对即可)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