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池北书库记朱彝尊  池北书库者,今少詹事新城王先生聚书之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7:00:24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池北书库记

朱彝尊池北书库者,今少詹事新城王先生聚书之室也。新城王氏,门望甲齐东,先世遗书不少矣,然兵火后散佚者半。先生自始仕迄今,目耕肘书,借观辄录其副。每以月之朔望玩慈仁寺,日中集奉钱所入,悉以购书,盖三十年而书库尚未充也。

自唐以前,书多藏之于官。刘歆之《七略》,郑默、荀勖之《中经》、《新簿》,其后四部、《七录》,代有消长。民间所藏,赐书之外,无多焉耳!自雕本盛行而书籍易得,民间镂版,未贡天府者且十之九,由是官书反不若民间之多。古之拥万卷者,自诩比南面百城①,今则操一囊金,入江浙之市,万卷可立致。然自博览者观之,若无所睹也。夫宋元雕本日就泯灭,幸而仅存于水火劫夺之余,藉钞本流传。顾士之勤于钞写,百人之中,一二人而已。习举子业者,诵四子书,治一经,不过四五十卷,可立取科第。而贾人牟利,亦惟近乎举子业者是求,非是则不顾,至以覆酱,裹面,糊蚕箔。古之人竭心力为之者,今人全不之惜,任其湮没,此士君子衋伤于心,而先生书库之设,藏之惟恐不亟也。

彝尊经乱,先世之遗书莫有存者。及壮,糊口四方,经过都市,残编断帙,至典衣予直,积之二十年矣。以验藏书家目录,则仅有其十之二三焉,然未尝无出于藏书家目录之外者。譬之于海,九川四渎无不趋焉。而滮池瀱汋之水,聚而勿涸,鸟见之饮啄,鱼得之泳游,亦可自乐其乐,而忘其身世之穷焉。明年归矣,将寻先生之书库,借钞所未有者。奉先生之命,遂为先生记之。(选自《四库全书》集部卷六十六)

【注】①南面百城:南面而坐,统辖百城,指做侯王。

②衋伤:伤痛。

③滮池瀱汋:泛指小水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望甲齐东/甲:居……首位

B.万卷可立致/致:到达

C.藉钞本流传/藉:借助

D.至典衣予直/直:通“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顾士之勤于钞写/积之二十年矣

B.今则操一囊金积之二十年矣/非是则不顾

C.日中集奉钱所入/民间所藏

D.每以月之朔望玩慈仁寺民间所藏/悉以购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记”,却以议论为主,这种写法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脉相承。

B.作者认为古代应付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有读通四五十卷书,才能考取功名。

C.本文还具有文化史的意义,它提供了明清时代有关记录、版本的一些历史情况。

D.抄本流传到雕本流传是文化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却加以批评,未免有失偏颇。

4.翻译

(1)古之人竭心力为之者,今人全不之惜,任其湮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验藏书家目录,则仅有其十之二三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年归矣,将寻先生之书库,借钞所未有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B

2.C

3.B

4.①古代的人竭心尽力去做的事情,今天的人全不珍惜它们,任由它们湮没消逝。

②把(这些书)(和)藏书家的目录查验一下,(我这些书)仅仅只有藏书家目录的十分之二三。

  ③我明年就要回去,将寻访王先生的书库,借抄我没有的藏书。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