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甲诗]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6:58:4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乙文]百丈山记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词的意思。

就( ) 殚( ) 若( ) 或( )

2.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4.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5.翻译下边的句子。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

最佳答案:

1.就:靠近,登临;殚:完全,尽;若:好象;或:有的 ;

2.认为“望”统领全篇的,是从作者观景的视角来看;认为“夕”统领全篇的,是从景观的主体内容来看。(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不分高下,言之成理即可。)

3.立足点:石台。方位:(石台)东南;(石台)西南;(石台)下;(石台)东。

4.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5.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过),到这里值得观赏的景物也就穷尽了。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