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8分)蜗角之争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8分)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小题1: 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么启发?(8分) 答: 最佳答案:小题: 蝇头小(微)利。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不必为蝇头小利争战,应珍惜生命。 答案解析:小题: 第一个答案得4分;启发占4分,如有其他合理的见解也可以 参考译文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 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 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 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 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 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怅然(闷闷不乐)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