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阅 江 楼 记宋 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阅 江 楼 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存神穆清①,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82615205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②,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阝厄 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宽袖的衣服)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铭刻于碑石)。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①穆清:和穆清明。 ②崇椒:高高的山顶。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锡嘉名为“阅江”云锡:通“赐”,赐予 B.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幸:幸运 C.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柔:安抚 D.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罔:没有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悠然而动遐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金陵为帝王之州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见江汉之朝宗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D.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其孰能讥之乎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语庄重典雅,委婉含蓄,颇具分寸,虽为应制之作,却不作一味的逢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颇具特色。 B.文章第一段由叙述金陵的山川王气,引出对当今皇帝的歌颂。第二段写阅江楼的兴建和皇上登楼的所见所思。第三段由上文的所见所思,引起对历史陈迹的回顾。 C.全文结构严谨,转接自如,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景、抒情,描绘并歌颂了阅江楼所处地势的雄伟壮丽。 D.文章善用对比,如通过六朝至南唐与明朝的对比,阅江楼与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的对比,赞颂皇上的伟大功业,暗含讽谏之意。小题4: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译文:。 (2)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 译文:。 (3)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译文:。 最佳答案:小题: B 小题: D 小题: C 小题: (1)直到当今皇上在这里建国定都,才完全可以跟这王气相称。 (得分点:“逮”、“定鼎于兹”、“始”) (2)外国船只接连不断地来朝廷拜见,边境部族的珍宝争相进贡。 (得分点:“番舶”、“蛮琛”、“庭”) (3)哪里只是看看长江的景致而已呢!(得分点:“奚”、“止”、“阅”) 答案解析:小题: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小题: A项“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B项“为”前者表判断,译为“是”,后者表被动,译为“被”;C项“之”前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的”;D项“其”均为表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难道”) 小题: 文中并未用大量篇幅来抒情,而是写景、叙事、议论三者穿插) 小题: 附:《阅江楼记》参考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在这里建国定都,才完全可以跟这王气相称。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娱乐、一次巡游,也值得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阅江楼眺望的时候,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城池高深,关隘严密坚固,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对于广阔的中华大地,更会想办法来保全它。看见波涛浩荡起伏,帆船 上下颠簸,外国船只接连不断地来朝廷(拜见),边境部族的珍宝争相进贡,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对于四方僻远的边陲,更会想办法去安抚它。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哪里只是看看长江的景致而已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希望借此列述皇帝夙兴夜寐操劳治国的功绩,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