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①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②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 【注】①五石:道教炼丹的五种石料。紫石英是其中一种。 ②邺都:北齐都城,即相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幸岐州——幸:君王驾临。 B.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兴:起。 C.上闻而谴之,竟坐免——竟:终于。 D.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招致:招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展现梁彦光“以德化人”举措的一项是( ) ①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③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 ④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⑤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小时候就显露出卓越的品性,进入太学之后他更注意遵循规矩法度,17岁就开始当官。 B.梁彦光布政得到皇上的赞扬。他在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甚有惠政,皇上下诏高度评价了一番,并诏令为官的要以他为楷模。 C.梁彦光勇于面对挫折。他第一次担任相州刺史,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方法治理当地,没有收到成效,最终被皇帝免职。一年后复职,他主动请求再到相州任职。 D.梁彦光重返政坛后,理德政,重教化,他第二次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开办学校,以儒家思想教化当地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选自苏轼的《超然台记》) 最佳答案:1.B 2.A 3.D 4.(1)是梁彦光所不认识的,感到奇怪就拿回家,(发现)正是紫石英。亲属都感到惊异,认为是被他的至诚孝心所感动。(得分点“怪”“以为”) (2)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得分点“改弦易调”“有以”) (3)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告官。(得分点“礼阙”“从弟”) 5.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选自苏轼的《超然台记》) 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