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4:06:1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习:习惯

B.宜以中国人治之/中国:中原

C.趣令锁之/趣:急忙

D.擢翰林学士/擢:提拔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会石敬瑭进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④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张砺为人刚直,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萧翰等将领大肆屠杀、掠夺,张砺直言阻止他们,但辽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欲杀害张砺,张砺刚强不屈,愤激死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A

2.D

3.C

4.①辽太宗回头对通事高彦英说:“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为何使他无法生活而逃跑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

  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众人就会不服,即使得到了中原地区,也将会失去它。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