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主(南唐烈祖李昇)即位,江淮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群臣争言:“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主(南唐烈祖李昇)即位,江淮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群臣争言:“陛下中兴,今北方多难,宜出兵恢复旧疆。”唐主曰:“吾少长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不忍复言。使彼民安则吾民亦安矣,又何求焉!”——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烈祖昇元三年春,诏曰)乃者(以往)干戈相寻,地茀(荒芜)而不艺(种植),桑陨而弗蚕,衣食日耗,朕甚闵(悯)之。民有向风来归者,受之土田,仍给复三年(免徭役三年)。……(其年夏,又下令)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棵)者,赐帛五十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年勿收租税。——摘自《十国春秋》 材料三 (昇元五年)分遗使者按行(巡视)民田,以肥瘠定其税,民间称其平允。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 (李昇统治末年,南唐)内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采。 ——摘自《钓矶立谈》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李昇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150字左右。 最佳答案:①背景:五代十国割据战争频仍,社会经济破坏,人民衣食无着。 ②方针:息兵安民,劝课农桑。 ③措施:招抚流民;奖励开荒种桑;合理核定田租。 ④后果:维护了南唐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此题一改传统的材料解析题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要求以作文的方式表述成文,并限定了字数。通读材料(包括开头、结尾、出处等)如此题材料一中开头的“唐主”(南唐烈祖李昇)和材料二的出处“摘自《十国春秋》”便向我们提供了时代“背景”是五代十国这一重要信息,抓住这一重要信息,就有利于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对解答题目要求的“结合时代背景”是大有帮助的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