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2:38:3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下面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学而时习之()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则主要谈个人的修养,既要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

4、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①有害。

  ②长处,好的方面。

  ③连词,表并列。

  ④助词,置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既要胸怀宽广,又要意志坚定。

4、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关键在于要“知新”,这需要独立思考。(意对即可)

5、示例:

  ①如果是好的东西或事物,就不妨“施于人”;如果是不好的东西或事物,那的确应做到“勿施于人”。

  ②人与人之间要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尽量做到合谐。(成理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