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题目内容: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小题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小题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小题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小题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最佳答案:小题1:三地中,年平均气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年溶蚀率越大。 小题2:如下图: 小题3: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地下的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会促进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小题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答案解析:小题1:由袁中数据可以看出,三地中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年溶蚀率越大。其原因: ①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时间长,溶蚀率大; ②气温高,水中CO2含量虽减少,但其反应速度加快,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小题2:坡度越陡,水的存留越不容易,时间越短,发育程度越低。 小题3:依据材料和表中数据、结合相关地理原理可得出答案。 小题4:依据材料和表中数据、结合相关地理原理可得出答案。 考点核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