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材料一: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令清丈田亩和重新登记户口。但是,地方上的豪强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2:21:32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材料一: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秀下令清丈田亩和重新登记户口。但是,地方上的豪强贿赂地方官员,隐瞒田亩和依附农民人数,而把农民的房屋房屋院落当作田亩丈量,引起农民的反抗。刘秀得知内情后,下令对贪官严厉追查。查出刚升任大司徒(丞相)的欧阳歙任汝南太守时贪脏一千万钱;河南尹张汲、诸郡太守等十余人,皆下狱处死。

材料二:光武帝调郭汲任颖川太守,他到任后,得知赵宏、召吴占山为王,手下有数百人,这些人不仅影响当地治安,还分伙到江南和北方作案。郭仍派人说服他们下山;然后遣送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安心耕种土地。然后上奏皇帝,说自已擅自放回招降的盗贼。光武帝没有怪罪他。赵宏、召吴在外地同伙得知这一消息,都很佩服郭仍的威望和信誉,纷纷从南方或北方回来,向郭汲投降,郭仍也安排他们回乡种地,对以前的罪过不予追究。

材料三:南阳太守杜诗,为官清廉公正,在任期间,兴利除害,百姓安乐。他发动南阳人兴修水利,大量开垦荒田。南阳郡内,家家衣食丰足。人们把他比作西汉元帝时的召信臣,南阳流传着称赞他的歌谣:“前有召父,今有杜母”。他还“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回答:结合材料从目的、措施和客观作用方面评述光武帝时期的吏治。

要求:概括成文,限150字,最多不超过180字。

最佳答案:

目的:东汉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恢复和发展经济,而社会环境的安定是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保证。为此,必须大力整顿吏治。

措施:光武帝整顿吏治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惩贪官污吏,如大贪官欧阳歙、张仍等十余人,皆下狱处死,毫不姑息。二是任用清正廉明的贤臣郭仍、杜诗为太守,安抚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客观作用:经光武帝多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答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依据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该题为“小论文”式评析题,首先应弄清上述三则材料产生的历史背景。东汉政权是王莽改制使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战乱使社会动荡、生产破坏,不利于东汉政权的巩固,据此可得出光武帝整顿吏治的目的。三段材料都反映了光武帝整顿吏治的措施,可分条去归纳:材料一是严惩贪官酷吏;材料二、三是任用公正廉明的贤臣;而材料二又侧重安抚农民,材料三侧重发展生产。“客观作用”难度不大,联系教材回答即可。

考点核心:

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