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24 02:02:1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 解释文段中划线的词语。

 ①俨然:__________  ②要:______________ 

 ③语:____________  ④不足: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选文中 “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最佳答案:

1.A

2.①俨然:整齐的样子。

  ②要:同“邀”,邀请。

  ③语:告诉。

 ④不足:不值得。

3.①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②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③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动作、衣着、神态、外貌。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桃花源世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而外界社会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痛苦,所以他们不愿离开。(意对即可)

6.D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