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内容:北京市丰台区2009届高三语文统一练习(二)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一10题。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日:“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日:“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庐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战国策·齐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闻之过过:错误。 B.天子受籍受籍:授位或赐给封地。 C.立为大伯大伯:即“太伯”,霸主。 D.惟恐失抎之抎:通“陨”,坠落。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我欲因之梦吴越。 C.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毂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于是举士五人任官。吾祖死于是。 8.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 理解:我快步走进去拜见大王是趋炎附势,而大王快步出来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 B.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理解:宣王听后,气得脸色大变,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C.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 理解:于是宣王快步走到门口去迎接王斗,与他一块儿进去。 D.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理解:大王要人做帽子,不让自己亲近宠爱的人去做,却要工匠去做,为什么? 9.下列全都能表现齐宣王有得到人才愿望的一项是() ①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②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③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 ④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抎之。 ⑤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⑥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人公王斗具有“直言正谏”的可贵品格,这从“斗趋见王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B.王斗列举先王桓公的事迹,并拿桓公与宣王作比较,直接指责宣王不礼贤下士的缺点,使宣王勃然大怒。 C.齐王虽然有得到人才来治理国家的良好愿望,但因缺乏善于发现人才的眼光,致使齐国贤才未及早得到重用。 D.王斗敢触龙颜,斗胆劝谏,可钦可佩;而齐宣王面对不留情面的揭短,则表现出应有的开明,这样的君王值得称赞。 最佳答案:6.D 7.C 8.B 200905059.A10.B 答案解析:20090505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