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B.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C.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D.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连词。来 C.将焉取之 之:代词。土地。 D.唯君图之之:代词。这件事。小题3: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 (2))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3) (3)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3) 最佳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1)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 (2)译文: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3)译文:地位高贵却没有什么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功劳,并且拥有的珍贵器物很多。 答案解析:小题1:肆:延伸扩张 小题2:以: 介词,把 小题3:略 小题4:略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