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题目内容: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 镜头二: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 镜头三: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 根据以上三个镜头,回答下列问题: (1)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6分) (2)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6分) (3)“今天你低碳了吗?”你认为过低碳生活的人们应做到哪些?(写出三个即可给满分,满分6分) 最佳答案:(1)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②规律是客观的。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表明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人类。(6分)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对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环保志愿者在哥本哈根通过展示物证、赠送手帕,能让与会者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中国环保文化的影响。 ③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主动地推动了中国的环保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3)①节约用水,实现水的可循环利用。 ②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灭,空调温度夏天不要开得过低,冬天不要过高。 ③出行尽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或不开私家车。 ④节约用纸,不用一次性筷子或餐具。(言之有理即可,6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