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两首诗中的“客”和“君”各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两首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客”指诗人自己(贺知章也可);“君”指妻子。 2.《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和归乡后的喜悦感慨之情; 《夜雨寄北》则表达了诗人怀念思归的愁绪。这两首诗所描写的诗人情怀是不同的。 《回》中诗人已回乡,兴奋夹着不安,喜悦中又生感慨; 而《夜》中,诗人想回家而不得回,只有对着雨夜,忍受孤独、寂寞,以憧憬与妻子团聚来排遣心中的郁闷。(意对即可) 3.如“老爷爷,你是谁呀?从哪儿来的?”“我就是这儿的人啊!”“不对吧?我认识的人可多啦!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出门谋生了,现在胡子一大把了,才回来,你怎么可能认识我呢?”“走,老爷爷,我给你带路吧,我送你回家。”“走。”哈哈哈……随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洒下了一路笑声。(合理即可) 4.描绘了一种憧憬,与妻子相聚时那种欢乐的情景;同时,又描写了一种处境,与妻子相聚不得的那种孤寂、痛苦、难堪的处境。(意对即可) 5.如我喜欢“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出儿童好奇善问的天真烂漫。(答案不唯一) 考点核心: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