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题目内容: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3.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仓皇东出(往东边) C.吾三恨也(仇恨)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全)14.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 C.①负而前驱②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15.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不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16.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得失,阐明中心论点,既赞叹庄宗成功又慨叹庄宗 失败。 B.以庄宗的“极盛”和他的“极衰”构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强调“人事” 的作用。 C.“岂得之难……而皆自于人欤?”连用问句,发人深思,并寓结论于疑问中, 又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天命”。 D.段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判朝政,讽谏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性。 17.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3分) 最佳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是这样吗 (4)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发的人不这样,是因为他们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