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题目内容: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小题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题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最佳答案:小题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 小题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答案解析:略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