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三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17:42:18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三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2)诗中五、六两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诗中的内容,具体说说作者诗人忧国伤时的满腔愁绪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1)这一联,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描绘出一个美妙幽寂的环境,令人杂念顿消。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2)青山依旧,绿水长流。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

(3)诗人借助眼前景物,联想到孙吴与东晋的兴衰历史;最后一联,诗人很自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浮云蔽日”,是指皇帝被奸邪障蔽,流露出对国家和时局的忧虑心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满腔愁绪。

考点核心: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