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题目内容: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 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 (2)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2、孟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最佳答案:1. (1)执教的人一定要讲正道,但如果讲了正道,却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执教的人就会发怒。一旦发怒了那反而伤害到父子之间的感情。 (2)所以古时候的人易子而教,这样,父子之间就不会以善为理由相互责备。如果双方都以善为理由相互责备,那么父子关系就会疏远,这是最不好的。 2.身教胜于言教 答案解析:1. (1)正:正道夷:伤害 (2)不责善:不会以善为理由相互责备 2.身教胜于言教 【译文】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不肖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用正理正道,用正理正道而无效,(因求之心急,)跟着来的就是愤怒。一愤怒,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心里这样想:〕‘您拿正理正道教我,您的所作所为却不合正理正道。’那就会使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了。父子间互相伤感情,便很不好了。古时候互相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使父子间不因求其好而互相责备。求其好而互相责备,就会使父子间发生隔阂,那是最不好的事。”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