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 ①芰:jì,古书上指菱。 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联动】 ⑴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二人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宋江选择了逃离宋家庄,____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___(作者)笔下的汤姆·索亚选择了逃离教会学校。请你对汤姆·索亚的逃离作出自己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1.示例:只见一支支枯败的菱梗、荷柄在瑟瑟秋风中颤栗,遍地是片片枯黄的梧桐落叶。 2.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3.一方面是指秋天的衰败、萧瑟等况味;另一方面也指宋江此时凄凉苦涩(有家不能归的无奈、前途未卜的茫然)的心情。诗歌也寄寓了作者对宋江命运的同情和前途的担忧。 4.(1)宋江杀死了阎婆惜,官府追缉得很紧,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后投奔了柴进。 (2)美国;马克·吐温; 评价: 示例一:“我赞同。因为教会学校的生活枯燥无味,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他的逃离是对学校生活的反抗,是对自由的追求。” 示例二:“我认为不对。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出逃后的生活有一定的危险,会让家长非常担心,再说,出逃不是长久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选择其它合适的方式来追求自由。” 示例三:“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逃离。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选择逃离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只要观点明确,理由适当即可) 考点核心: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