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魏绛谏悼公伐诸戎①五年②,无终子嘉父③题目内容: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 魏绛谏悼公伐诸戎① 五年②,无终子嘉父③僮孟乐④因魏庄子⑤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公曰:“戎、狄无亲而好得⑥,不若伐之。”魏绛日:“劳师于戎,而失诸华⑦,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且夫戎、狄荐⑧处,贵货而易土⑨。予之货而获其土,其利一也;边鄙耕农不儆,其利二也;戎、狄事晋,四邻莫不震⑩动,其利三也。君其图之!”公说,故使魏绛抚诸戎,于是乎遂伯⑾。 (选自《国语·晋语七》) 【注解】①诸戎: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②五年:晋悼公五年,公元前568年。 ③无终:邻近晋国的戎族邦国名。子:春秋时对文化落后国家的君主的称呼。嘉父:无终国的国君。 ④孟乐:无终国的大臣。 ⑤魏庄子:即魏绛。 ⑥无亲而好得:无恩亲而且贪货财。⑦诸华:华夏,指中原地区文化发达的国家。⑧荐:聚族而居。⑨贵货而易土:重视财货而轻视土地。⑩震:恐惧。⑩遂伯:就称霸天下。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四邻莫不震动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 伐( ) (2) 鄙 ( ) (3)说 (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有功,犹得兽而失人也,安用之?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悼公听了魏绛的意见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2分j 小题5:.魏绛与邹忌的劝谏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谈谈。(2分) 最佳答案:小题1:四邻/莫不震动 小题1:(1)讨伐、攻打(2)边境(3)通“悦”,高兴 小题1:即使成功,就像获得禽兽而失掉人一样,有什么用处呢 小题1:魏绛安抚戌族各部落,于是,晋国就称霸天下。 小题1:邹忌用设喻的方法,巧妙地把自己的主张让君主接受。魏绛则直接用陈述的方法,简简意赅地说出利弊所在,使君主接受自己的主张。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