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ll~15题。(10分)一钱丢前程江南某生,见书肆中一少年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ll~15题。(10分) 一钱丢前程 江南某生,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①谒上台②。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③矣。问所劾④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⑤错。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命日:“汝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做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⑥,为纱帽下之劫贼乎?”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节选自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投刺:投递名片。 ②上台:上司,在此指江苏巡抚潜庵汤公。 ③挂弹章:写到弹劾书上。 ④劾:弹劾。 ⑤舛:错误。 ⑥探囊胠箧:探囊,掏口袋的意思;胠箧,胠(qū),从旁边撬开箱子的意思。这个短语泛指盗窃。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3分) (1)适( ) (2)俟( ) (3)谒( )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小题4:.从写法上分析,“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在文中的作用是埋下伏笔,江苏巡抚潜庵汤公“令某不必赴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5:.读罢本文,选择任一角度,谈谈你的启发或感悟?(2分) 最佳答案:小题1:(1)正巧,适逢(2)等待(3)拜见 小题1:见/ 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 小题1:这时书生才明白,以前在书店里询问的老者,就是今天的巡抚大人潜庵汤公,于是满脸惭愧,辞官离开。 小题1:埋下伏笔;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做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为纱帽下之劫贼乎 小题1:示例:从书生的角度,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情操,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自食其果。从汤公的角度,告诉我们为国选才、提拔官员要慎重,要选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