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13:18:1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书中)介绍的生产技术,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剪刀,使用“夹钢”、“贴钢”的技术;采煤时,已经能除瓦斯;纺织业使用了精巧的提花机等,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6分)该桥的世界意义是什么?(2分)

(2)请问指南针发明于何时?它的发明有何重要意义?(4分)

(3)材料三是哪本书的内容?作者是谁?(4分)国外是怎样称誉这本书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的角度,说说古代中国能产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2分)

最佳答案:

(1)赵州桥;李春;隋朝;赵州桥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其合理的设计,牢固的结构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认,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

(2)宋代;被应用到航海上,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天工开物》;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原因:各民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中国古代文化。中国能不断地向国外学习吸收先进的文化,并使自己的文化不断发展。

答案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赵州桥建设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可以直接推断出应该是赵州桥,其由隋朝的李春建造,其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其合理的设计,牢固的结构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认,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天工开物》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应该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民族融合和对待外来文化态度”,由此可以从各族人民的相互学习以及向外国学习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核心:

《大清时宪历》:是由明清时期著名的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所制定的历法,崇祯帝时,在徐光启的主持下,聘请汤若望重新制定历法。清初,他负责管理钦天监,制定了《大清时宪历》。行之不久被废止,康熙时期又重新启用。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