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隋主尝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③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④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注释】①怒:责备。 ②一郎:一位官员。 ③谏议大夫:官职名称。 ④笏(hù):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捧在前面,用于记录向皇上上奏的有关内容。 小题1:.解释上文中划线字。(4分) (1)此人素清素() (2)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得()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 B.皇帝收敛了怒容感谢他,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C.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原谅了所鞭打的那个人。 D.皇帝收敛了怒容向他道歉,随后恢复了所鞭打的人的职位。小题3:.从文中看,刘行本要求隋主宽容部下的直接原因是(2分)(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从刘行本进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3分) 最佳答案:小题1:(4分)(l)向来(一向)(2分)(2)能够(可能)(可以) 小题1:(3分)C 小题1:(2分)此人素清,其过又小。 小题1:(3分)耿直明理(敢于直言劝谏)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