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落脚、住) B.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拜访) C.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将要) D.然后就戮,无所恨(遗憾)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言终而修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骈死于槽枥之间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 小题4:结合文中材料,评价王修这一人物形象。(4分) 最佳答案:小题1:C(3分) 小题1:C D(4分) 小题1:①张奉全家人生病,没有人照顾(探视)他们,王修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 ②兄弟之间往复攻击,这是失败灭亡的根源(原因)啊!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王修对得病的张奉一家,精心照顾,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表现了他富于同情怜悯之心;从“王修替袁谭收尸”表现了他知恩图报;(答“有情有义”“乐于助人” “忠义”等也可)(4分,材料和评价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答案解析:略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