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12:47:1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0世纪是不断上升的.据科学家的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年份(年)

1905

1958

1990

2000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m3/10000m3

28

31

35

37材料二:如图1“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材料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为碳-氧平衡示意图.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的一幅柱形图,但还没画完,请你补充.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 ②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______.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______.

A.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最佳答案:

(1)、根据表中的数据,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可表示为: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②可知,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大量使用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燃料,以及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轻温室效应,因此多植树造林等是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4)、分析资料二可知,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因此,A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B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C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选B.

故答案为:

(1)见右图

(2)大量使用燃料、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

(3)植树造林等

(4)B

答案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核心:

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