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8分)高后①时,有司请禁南越②关市铁器。佗曰:“题目内容: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8分) 高后①时,有司请禁南越②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③,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④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注释】①〔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②〔南越〕汉高祖刘邦曾封赵佗为南越王。 ③〔中国〕中原的汉王朝。 ④〔隆虑侯醦〕隆虑,县名。醦(chǎn),人名,姓周。 小题1:用“/”划分朗读节奏。(1分)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3分) ⑴欲倚中国( )⑵佗乃自尊号( ) (3)兵不能逾岭( ) 小题3:赵佗认为不能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购买铁器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赵佗为什么发兵攻打长沙王呢?(2分) 最佳答案:小题1: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 小题1:依靠 就 越过 小题1:曾经高皇帝立他为南越王,双方可以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断绝他们所需器物来源,此为不仁之举。 小题1:因为他认为禁止南越市场交易就是长沙王向高皇后进的谗言,长沙王想依靠中原汉王朝势力,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其野心甚大。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一般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断开。所以答案为: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回答时需结合整句及前后文,准确翻译。⑴依靠 (2)就 (3)越过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词“高帝立我,通使物”即可找到答案。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抓住关键句(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③,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整理答案即可。 【译文】: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自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