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分)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题目内容: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⑤:“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⑥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②径之吴淞 ( ) ③及东炮台陷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最佳答案:小题1:做官;直接、径直;等到;止,停止 (4分) 小题1:C(2分) 小题1: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2分) 小题1:⑴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就收拾行装动身。(2分) ⑵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2分) 小题1: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尚廉节: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至少两点,一点1 分)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1)名词作动词,做官。 (2)直接、径直(3)等到(4)止,停止 小题2:C、疑问代词,哪里。A.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B.兼词“于之”,即“在那里”D.代词,代蛇 小题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1)方假归省亲:正当告假回来探亲。束装:收拾行装。 (2)素湍:白色的激流。回清:碧绿的深潭。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合叙”的修辞手法,即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翻译时不能逐次进行,而需从文意出发找出词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据此调整翻译的先后次序和组合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之意。 小题5:(1)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2)尚廉节: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