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劝权听之。从讨羽。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权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畏吕壹,皆言闻之。仪独云无闻,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选贤举能,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 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未尝有过尝:曾经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左右:身边的人,近臣小题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彼竭我盈,故克之小题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一片赤子忠心,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小题4:请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仪时时选贤举能,未尝言人之短 最佳答案: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是仪常常(不时)选拔举荐贤能的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 答案解析:小题1:A中“既”为“已经”或者“之后”的意思。 小题1:例句中的“之"为代词,A中的“之”为结构助词,B中“之”为主谓间助词,C中“之”为主谓间助词。 小题1:从“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中看出C答案是错误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