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4分) ①军中闻将军令闻:() ②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 4介冑之士不拜。介冑:()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小题4:A、B、C层学生分别从以下题中选相应的题答题。(2分) 1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2分)(此题为B、C层学生做) 2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_____描写为主。请写一句正面描写的句子。(2分)(此题为A层学生做) 小题5: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最佳答案:小题1:①听从②过了不久3使者、使臣4穿戴着盔甲 小题1:为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见闻做铺垫并做对比 小题1: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小题1:从侧面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B、C层) 侧面正面如: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小题1:略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①听从②过了不久3使者、使臣4穿戴着盔甲 小题2:为后文写文帝在细柳军营的见闻做铺垫并做对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因为他们几乎是一支不设防的军队,如果胡人伪装“皇上劳军”,岂不是要坏事。而细柳军军纪严明,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周亚夫在皇帝面前也是“长揖不拜”,故而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小题3:(1)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2)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 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3)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 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小题4:1侧面描写,表现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2侧面描写为主。正面描写的句子: ①亚夫乃传言开壁门②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小题5:不矛盾,张扬个性指的是个体,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周亚夫的部队是一个集体,集体就需要有纪律来约束,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处再张扬个性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个性指个体,共性指集体,二者角度不一样,不存在矛盾。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